MENU
新闻资讯

原创观点 | 从两会报告看乡村如何激发和培育“内生动力”

2023-06-16 06:28

两会

随想

从两会报告看乡村

如何激发和培育“内生动力”

——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读后的几点随想

文/莫问剑


听完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,着实觉得当下中国的“不容易”:过去五年经受了世界变局加快演变、新冠疫情冲击、国内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,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,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,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。 



但总理在报告中指出,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,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,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。当前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,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,全球通胀仍处于高位,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,外部打压遏制不断上升。国内经济增长企稳向上基础尚需巩固,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预期不稳,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不少困难,稳就业任务艰巨,一些基层财政收支矛盾较大。

 

今年恰逢政府换届,李克强总理的这番话,正是对新一届政府班子的“提醒”:下一步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,必须眼睛向“内”,着力培育“内生动力”。从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来看,李克强总理提了一些重点,我摘录部分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几条:

 

一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。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,稳定大宗消费,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。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,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.8万亿元,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。


二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。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,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。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,着力提升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水平。


三是切实落实“两个毫不动摇”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,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。坚持分类改革方向,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,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。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,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,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,构建亲清政商关系。


四是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。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,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,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,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,发展乡村特色产业,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。


五是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。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,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。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,发展循环经济,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,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,持续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。


六是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,大力发展职业教育,推进高等教育创新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。

……

 


无疑,乡村的高质量发展,离不开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。事实上,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,作为要管用三十年的国家大战略,其根本上就是要补乡村发展的短板。如果乡村和农业没有实现现代化,中国式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。但我们要看到,脱贫攻坚战役的全面胜利,与国家坚持精准扶贫,聚焦“三区三州”等深度贫困地区,强化一系列的政策倾斜支持有直接关系。通过深入实施产业、就业、生态、教育、健康、社会保障等帮扶,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,重点解决“两不愁三保障”问题,脱贫群众不愁吃、不愁穿,义务教育、基本医疗、住房安全有保障。

 

我们要看到,在全面脱贫攻坚战中,“兜底”成了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里常见到的一个词。这里面的确有因病因残致贫的深度贫困户,让他们享受到体制和机制上的关怀,是我们党“人民至上”执政理念的体现。但是,我们也要看到,有些农户其实有劳动力,但长期“等靠要”,缺少“我要富”的主观能动和激情。甚至,有些基层干部的工作方法,就是跑项目、要政策、找资金,他们认为,当地的发展如果没有外部的产业、资本与技术的输入,没有帮扶资源,乡村的发展寸步难行。围绕着乡村在产业、文化、生态、组织与人才等五个领域的振兴,从2018年开始,国家从政策的宏观部署、激励要素的供给和具体举措的落地,做了大量的顶层设计。但从某种程度上讲,这些都是“外力”,而非“内生动力”。

 

从总理的长篇报告的精神来看,今年开始,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,受三年大疫和国际大环境变化的深刻影响,能够借助的“外力”似乎越来越弱,激发与培育“内生动力”,正在成为社会经济的关键词。对于乡村来说,这一点,也必将成为需要直面的问题。

 

“外力”不给力,最直接的一个原因,不用说乡村与县域,现在很多城市都陷入“无商可招”的困境。中国社会经济正在步入由“投机驱动”到“运营驱动”的全新阶段,新的技术、模式与渠道正在发生剧变(元宇宙余温尚在,ChatGPT就横空出世了),乡村经济以传统产业、传统商业模式为主流,在某种程度上讲,城乡间的“鸿沟”还在不断拉大。乡村在先进技术、商业模式、消费形态等方面,原本就与城市有很大差距,这不是简单喊几句“数字乡村”的口号就能有效缩短的。

 

在政策导向上,国家强调“以工补农、以城带乡”,推动形成“工农互促、城乡互补、协调发展、共同繁荣”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,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。显然,这是乡村发展的内外作用力理想化模型,要达成效果,不只是要看“外力”,这里所指的城市与工业,能够起到引领、拉动作用,还要看“内生动力”,就是指乡村与农业拥有相应的意愿、动力与条件:

 

——必须将“我要发展”、“我要致富”、“我要振兴”的意愿在乡村最大程度激发出来。脱贫攻坚阶段,有不少地方恐怕是“硬脱贫”,靠着一大批驻村干部、帮扶单位连拉带扯的方式摘了帽子,不少地方其实还普遍存在“等靠要”的观念与习惯。中央反复强调要做好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,避免出现大规模返贫现象的发生,将相应的贫困县扶植政策再持续五年,恐怕其良苦用心正在于此。但是,在广大农村要激发这种意愿,也不是件容易的事。最直接有效的,就是在乡村树“典型”,让农户带农户。今年以来,中组部在全国各地搞“头雁”培训,就是将各地的农民致富带头人再扶一把,不失为在全国层面的一个好方法。

 

——不要指望通过招商“上大项目,大上项目”,造“月亮”,而是要眼睛向内、向下,围绕着有一定优势的一产,做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,星火燎原,拉长产业链,提升价值链。很多县域领导现在还是传统的发展思路,派出专班,甚至派驻干部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,下狠劲抓招商。事实证明,收效甚微。现在是时候重新审视当地的发展策略了,与其费钱费神费人搞招商,不如对接科研机构、大专院校,围绕着当地传统有优势的产业,以科技为手段,推动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,打造在域内或者行业内独一无二的产品内核,使其价值产生裂变,进而受益更多农户与集体经济。

 

——吸引“空降兵”,倚重“子弟兵”,找到内生动力的“主力军团”。一直以来,流行“外来的和尚好念经”。就是指当地政府和领导,往往更看重外来投资者,看不上本土的创新创业群体。从新观念、新技术、新模式等维度来看,“空降兵”可能更有优势。但是,就乡村本身而言,“子弟兵”更有情怀,更有忠诚度。在当前的大环境下,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驱动,“空降兵”本身就是一种稀缺资源。这其中,乡贤回归,恐怕是乡村振兴最关键的群体,这也是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的“主力军团”。




-End-


关注我,一起为乡村振兴找路


返回列表
十年富美千村 | 热情 创新 实干 真诚
咨询电话027-84800680
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
Copyright ©2023 湖北乡立方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4756号-1